子女表現「論盡」 治療師教辨識動作協調障礙徵狀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1/20 11:36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9

分享:

分享:

小朋友在日常生活、自理方面表現笨拙,例如好容易踫到物件、跌倒,給人感覺「論盡」,原來是動作協調障礙的徵狀。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屬下康健天地一級職業治療師廖淑儀(Ruby)表示,有動作協調障礙的小朋友,在幼兒階段不容易被發現,直至他們去到小學階段才有明顯徵狀,這些徵狀均可從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例如:

1. 不太懂得執筆、拿筷子

2. 自理方面,用餐時容易跌碗、倒瀉水

3. 不懂得穿衣服、綁鞋帶

4. 穿拖鞋時左右腳調轉

5. 上課時,不能保持固定坐姿

6. 專注力差

7. 寫字慢,動作不靈活

8. 基於給人感覺「論盡」,人際相處不理想

9. 體育課表現欠佳

10. 不能掌握有輔助輪的單車

【延伸閱讀】嬰幼兒加強小肌肉訓練 寫字不手軟【有片】

4個常見未能做到的動作

她補充,一些看似簡單的動作,一般小朋友應該可以做得到,但動作協調障礙患者卻無法應付,例如:

單腳站立:基本上6歲會做得到此動作。如4歲或以上做不到叉腰提腿過膝單腳站立維持10秒,可能是動作協調障礙。

模仿動作:4歲開始懂得模仿動作,並分辨前後左右、順或逆時針,甚至能夠跟隨簡單節拍跳舞。

雙手接球:成人與6歲或以上朋友相距4呎,成人把球拋向小朋友,小朋友無法接球,也屬於動作協調障礙。

跳高:6歲或以上,應該可以成功跳過自己膝蓋高度的欄杆。

她引述《美國心理學會精神功能失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 Diagnostic &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的定義,小朋友合乎以下4個情況,便屬於動作協調障礙,包括:

1. 日常活動中有關運動協調的表現顯著低於生理年齡或智力應有的水準;

2. 這些動作協調障礙妨礙了學業表現和日常生活

3. 動作協調障礙非由神經學病變、肌肉病變等一般性的醫學狀況所造成

4. 如伴隨智力障礙,運動的表現更差

【延伸閱讀】嬰幼兒四肢活動發展標準 幾歲懂單腳跳?

如何治療?

當然,如家長懷疑子女有動作協調障礙,可向兒科醫生咨詢意見,臨床上有些測試來確定小朋友的大小肌肉表現,從而了解小朋友是否有動作協調障礙。

廖淑儀表示,動作協調障礙的治療方法包括感官訓練,如平衡感覺,幫助他們協調及組織身體不同的動作;其次是針對小朋友本身的問題而加強訓練,如穿衣服、綁鞋帶等。基本上,輕微的問題可隨時間而改善,甚至乎接受訓練後,動作表現有所提升。

如果不處理,動作協調障礙問題不會消失,更甚是當長大成人後,可能會發展為學習、就業及社交等問題,影響自信心及人際關係。

她提醒家長,雖然動作協調障礙難於在幼兒階段發現,但家長可以多給予幼兒進行感覺統合訓練,如多玩與平衡力、方向感有關的小遊戲,可提升兒童的體能協調能力、組識能力等。

【其他熱話】BBC剖析真人個案 孕婦壓力大影響BB智商

【其他熱話】陳錦鴻分享育兒經驗:父母要給小朋友定標準

【其他熱話】有沒有撞名?2016年嬰兒中文姓名排行榜

 

撰文 : 何寶華 TOPick 記者